“李时珍”探药行,共传中医情
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普及中医药知识,9月14日,紫金社区携手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,精心策划“‘李时珍’探药行,共传中医情”探药之旅活动。
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普及中医药知识,9月14日,紫金社区携手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,精心策划“‘李时珍’探药行,共传中医情”探药之旅活动。
成书于1578年的《本草纲目》常被视为中国古代科学的高峰,也被批评为“博物而杂芜”。李时珍以一人之力,27年间“搜罗百氏、采访四方”,将1892种药物、11096首附方、1160幅插图纳入52卷巨册。本文在2020年以来最新研究(含世界记忆名录申报文本、药理毒
"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了时间流转中我们常常忽略的真相:生命的质量,从来不是靠未来的许诺堆砌,而是由每一个"今天"的砖石垒砌而成。今天若荒芜如沙丘,明天与后天便只能在空想中飘摇;今天若耕耘如沃土,未来的美好与多彩自会破土而出。
“你越管别人,麻烦越多。”你是否曾忍不住去干涉别人的生活,却只带来困扰?就像孩子吃巧克力的例子,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,大人好心提醒,却可能被视为干涉。古代宝钗劝宝玉科举,结果关系疏远;曾国潢被曾国藩告诫少管闲事,更说明多管闲事容易引祸。现实中,你看到同事工作方法
2012年3月,杜甫诞辰1300年的纪念活动如期而至。可那天,奇怪地,互联网上的风向完全炸开了。谁料“杜甫很忙”突然成了热门话题。一时间,网友们在图片上给杜甫装火箭、配红妆、扮成明星,玩的花样百出。有人说热闹归热闹,不过,那一张语文课本上流传已久的杜甫画像,居
果然,一个人能否成功,不在于有多少能力,更重要的是追求成功的态度。
左宗棠年轻时可是个“学霸坯子”,14岁就考中秀才,在当地名声鹊起。但没想到,从此之后,他的“科举运”就用光了。从20岁到27岁,他连续三次进京参加会试,结果次次名落孙山。
众所周知,中国是一个“吃货大国”,甭管是天上飞的、地上跑的、水里游的,都能给你做成舌尖上的美食,但唯独猫肉,国人似乎对它不怎么感兴趣。
在卷帙浩繁的《本草纲目》中,有一种神奇的菌类被李时珍称为"桑臣"或"桑耳",它就是今天备受推崇的药用真菌——桑黄。这种生长在桑树上的黄色多孔菌,在东方医学史上已默默守护人类健康两千余年。当现代科学的目光重新审视这一古老药材时,我们惊讶地发现,《本草纲目》中关于
5月26日至27日,由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主办、蕲春县人民政府承办的“2025李时珍中医药文化节”在湖北蕲春县举行。本届文化节以“弘扬李时珍文化,发展大健康产业”为主题,旨在推动文化和产业融合发展,形成“以节促商、以商强市、以市提能、以能增效”的裂变效应。
“理官”改姓是主流: 相传商末,执掌刑狱的理官理徵因直谏被杀。其子理利贞随母逃亡,途中靠野李果充饥活命。为感恩这“救命果”,也为躲避追捕,他们便将姓氏由“理”改为谐音的“李”,奉理利贞为得姓始祖。
明朝,这个在华夏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朝代,虽已步入末年,却仍绽放出了科技文化的璀璨光芒,诞生了四部震古烁今的科技名著,它们分别是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、徐光启的《农政全书》、徐霞客的《徐霞客游记》以及宋应星的《天工开物》。这四部著作能在明末问世,绝非偶然,背后有
老辈人常说 “耐得住寂寞,才能守得住繁华”,以前总觉得这话是老生常谈,直到自己走了些路才懂 —— 那些总爱凑热闹、怕孤单的人,大多在原地磨磨蹭蹭;反而习惯独来独往的人,悄悄把步子迈得越来越稳,慢慢走上了上坡路。你肯定也有过这种感受吧?比如周末别人忙着组局聚餐、
《本草纲目》,明代医学巨擘李时珍毕生心血结晶,中医药学史上的璀璨瑰宝。该书汇聚古代医学智慧精华,广泛搜集并系统整理千余种药材性味、功效及应用,成就斐然。李时珍不畏艰难险阻,亲历山川,亲尝百草,以严谨治学态度与实地考察精神,确保每味药材记载真实可信。
日子这东西,从来不会一直晴朗,就像天上的云,总有聚散离合的时候。我们总以为人生该是一帆风顺的,可实际上,哪有那么多顺心如意的事?不过是在磕磕绊绊中,慢慢学会了把苦日子过出甜味来罢了。
8月7日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小小李时珍、中医小圣手”中医药识别大赛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厅成功举办。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普及中医药知识,激发青少年对国粹的兴趣与热爱,吸引了众多学生、家长及社区居民的热情参与。
狗肉在广西玉林还能引发全国热议;小龙虾从入侵物种被吃到需要人工养殖;连带着寄生虫风险的福寿螺,都有人冒险尝鲜。
李时珍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和博物学家,他倾其一生奉献给人类社会的划时代巨著——《本草纲目》,无论是对维护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,还是对促进中医药学及其他多学科的进步与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。近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了《典籍里的中国》之《本草
最近,AI李白杜甫现身岳阳,14位诗人亲口吟诵自己的诗句火了。在AI的帮助下,古人们纷纷“复活”,结合人物自身经历和历史事实,配上情绪化的表达方式,既有浓厚文化底蕴,又显新潮活力,展现了我们AI技术的强大。这不禁让我想到“回答我全民爆改挑战”,许多古人复活,纷
李时珍(约1518年~1593年),字东璧,晚年自号濒湖山人,湖广黄州府蕲州(今湖北省蕲春县)人,明代著名医药学家。与“医圣”万密斋齐名,古有“万密斋的方,李时珍的药”之说。后为楚王府奉祠正、皇家太医院判。万历六年(1578年),明朝廷敕封为“文林郎、四川蓬溪